翻转课堂的起源介绍
可汗学院、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翻转课堂、以及TED视频风靡世界,《2012年地平线报告》又针对高等教育领域提出了六种有重大潜在应用的新兴技术。其中,翻转课堂成为各个学校改革课堂教学的一大焦点。我国对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也才刚刚开始,目前,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翻转课堂在各学科的应用推广及课前阶段的微课制作方面,如果要推广应用翻转课堂模式,首先需要对其已有的模式进行分析, 从而在其基础上进行优化与应用。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又称颠倒课堂,也有人将其表述为反转课堂。翻转课堂的理念最早出现在19世纪早期,西点军校的General Sylvanus Thayer 有一套他自己的教学方法,即在课前,学生通过教师发放的资料对教学内容进行提前学习,课上时间则用来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开展小组间协作解决问题。这种教学形式已经具备翻转课堂的基本理念,也是翻转课堂思想的起源。
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埃里克·马祖尔(Eric Mazur)在1991 年就提出,计算机在未来的教学中会起到巨大的作用,可以取代教师的部分工作。马祖尔教授还创立了一种他认为能使教学更有活力的教学方法---PI(PeerInstruction)教学法。他论述了学习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知识的传递,然后是知识的内化。这一观点成为翻转课堂的重要理论基础,翻转课堂的独特之处正是知识传递与知识内化的颠倒。
美国Maureen 等在迈阿密大学讲授"经济学入门"课程时采用了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利用万维网和多媒体让学生在家或者在实验室观看讲解视频, 在课堂上以小组形式完成家庭作业。这种教学模式已经具备了翻转课堂的基本形式,但是,他们没有提出"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的相关名词或概念。
麻省理工学院(MIT) 启动了"开放课件项目"(OCW),拉开了国际开放教育资源(OER)运动的序幕。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将辅导资料制作成视频,放到YouTube网站上,结果他的教学视频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萨尔曼·可汗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反馈信息,两年后,Salman Khan 创建了Khan研究所。全球视频公开课、可汗学院的盛行,成为了翻转课堂得以迅速发展的关键性推动因素。